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经验研究 > 理论研究 > 正文

科学家耗时五年画出我国“碳收支地图”

媒体:人民网  作者:赵竹青
专业号:碳汇资讯
2016/6/23 12:23:15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议题,节能减排也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了解到,我国科学家利用5年时间,终于摸清了我国碳排放的“家底”,探明了我国温室气体的“来龙去脉”。该成果也成为了日前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的一大学术亮点。

这一研究被科学家命名为“碳专项”,全称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研究”。它是中科院于2010年底启动的先导专项之一,数千名科技人员发挥学科交叉的力量,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持续深入研究,“着力解决应对气候变化的区域碳源汇监测与碳收支定量认证中的重大科技问题”。

“碳专项”体系庞大,研究人员将其划分为5个任务群:包括“排放清单任务群”、“生态系统固碳任务群”、“气候敏感性任务群”、“影响与适应任务群”和“绿色发展任务群”,每个任务群包括若干个研究项目。这些任务群相互补充,不仅要弄清楚我国的碳排放、碳吸收(碳汇)的总体情况以及细节,还要研究二氧化碳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探索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在这一总体研究框架下,专项的部分单项成果已陆续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科研团队首次基于实测排放因子核算了中国碳排放总量,发现这一数值比先前估计低15%。该结论在《自然》杂志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外科学家的关注,也为我国在气候谈判中增加了话语权。研究人员还证实了荒漠区地下咸水层是一个尚未被认识到的碳汇,这一研究或改变全球碳汇的认知格局。

“目前,碳专项已经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碳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吕达仁告诉记者,碳专项产出了十余项标志性成果,包括通过系统监测获得了我国能源消费量、碳含量和碳氧化因子的关键参数,构建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清查体系,发展了首套中国均一化百年气温序列集,建立了碳收支观测平台系统和碳收支数据库系统等。

据统计,整个“碳专项”共发表高影响因子期刊文章2000余篇。吕达仁介绍,碳专项的实施全面提升了我国在温室气体排放认证方法论与技术体系、陆地碳收支定量评估与认证、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生态系统增汇技术与措施、区域碳收支调控管理政策等领域的整体科研水平。“目前,专项的成果已经在一些领域得到了部分应用。未来也会为区域发展和减排工作提供扎实的科学支持。”

碳专项的科学家也协同参加了我国首颗碳卫星的反演算法的建立,支持该星将于今年下半年的首发。专项设立的“卫星反演温室气体净排放”项目,在其中建立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温室气体监测与验证站网,将长期支持高水平的地面监测与卫星验证。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刘毅研究员表示,“届时,我国就可以形成独立自主的‘天-空-地’一体化的温室气体遥感监测体系,将能够全面获取温室气体浓度和分布的动态数据。”

同时,作为标志性成果之一,“碳专项”提出了我国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专项“绿色发展任务群”五年来共提交政策咨询报告20多份,对政府决策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作用。

研究发现,仅仅依靠单一政策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碳排放峰值的,通过借助不同的政策组合,中国碳排放出现峰值时间大约在2027-2045年之间。另外,中国要提前达到碳排放峰值,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

“碳专项为国家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提供了较好支持。但作为一个快速转型的国家,当前我国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与专项立项时的情景完全不同。中国科学家将根据新形势,聚焦国家需求,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吕达仁说。

记者了解到,在碳专项的研究基础上,我国“十三五”期间还将继续开展一系列的关于气候变化的研究,比如科技部组织的“全球变化及应对”、“气候变化影响适应研究与减缓技术研发”、“关键生态屏障区生态恢复与保护”等专项研究。

 

阅读 661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