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气候变化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正式发布:气候系统多项指标均创新高!

媒体:国家气候中心  作者:内详
专业号:林森
2023/7/8 19:13:52

2023年7月8日,中国气象局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正式向社会公众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

为满足绿色低碳发展的时代需求,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科学认识与把握气候变化规律,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工作,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组织编制了《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以翔实的科学数据客观地反映了中国、亚洲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新事实、新趋势。《蓝皮书》显示:气候系统变暖趋势仍在持续;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2022年,中国夏季平均气温、沿海海平面高度、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末端退缩距离、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等气候变化指标创下新高。

图片

图片

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中国气象局全球表面温度数据集分析表明,2022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1.13℃,为1850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六高值;2015~2022年是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八个年份。最近10年(2013~2022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4℃,较2011~2020年平均值高0.05℃。2022年,亚洲陆地表面平均气温较常年值(本报告使用1981~2010年气候基准期)偏高1.0℃,是1901年以来第二暖年份。

图片

1850~2022年全球平均温度距平

(相对于1850~1900年平均值)

图片

1901~2022年亚洲陆地表面年平均气温距平

中国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水平,极端高温事件频发趋强。1901~2022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升高0.16 ℃,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升温水平。2022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0.92℃,为20世纪初以来的三个最暖年份之一。1961~2022年,中国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呈显著增加趋势,2022年中国共发生极端高温事件3501站日,极端高温事件频次为1961年以来最多; 其中,重庆北碚(45.0℃)和江津(44.7℃)、湖北竹山(44.6℃)等共计366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图片

1901~2022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

图片

1961~2022年中国极端高温事件频次

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极端强降水量事件增多。1961~2022年,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8%。降水变化区域差异明显,青藏地区平均年降水量呈显著增多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9.4 mm;西南地区平均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9.6 mm。1961~2022年,中国极端日降水量事件频次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多18站日;中国年累计暴雨(日降水量≥50 mm)站日数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4.2%。

图片

1961~2022年中国平均年降水量距平

图片

1961~2022年中国年累计暴雨站日数

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呈升高趋势。1961~2022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呈升高趋势;2022年,高温和干旱风险指数均为1961年以来的最高值。

图片

1961~2022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变化

图片

全球海洋变暖显著加速,海洋热含量再创新高。1958~2022年,全球海洋热含量(上层2000米)呈显著增加趋势,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变暖显著加速。2022年,全球海洋热含量再创新高,比历史第二高年份(2021年)高出1.1×10^22焦耳。

图片

2022年全球海表温度距平分布

图片

1958~2022年全球海洋热含量(上层2000米)距平变化

全球平均海平面持续上升,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加速上升趋势。全球平均海平面呈持续上升趋势,2022年全球平均海平面达到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位。1980~202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加速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3.5毫米/年;1993~202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4.0毫米/年,高于同时段全球平均水平(3.4毫米/年)。202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1993~2011年平均值高94毫米,为1980年以来最高。

图片

1980~202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距平

(相对于1993~2011年平均值)

中国地表水资源量年际变化明显,青海湖水位连续18年回升。2022年,中国地表水资源量较常年值偏少5.4%;长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流域分别较常年值偏少12.6%、11.2%和13.7%,其中长江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为1961年以来第五少;辽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1961~2004年青海湖水位呈显著下降趋势,2005年以来青海湖水位连续18年回升,2022年青海湖水位达到3196.57米,已明显超过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水位。

图片

1961~2022年中国地表水资源量距平

图片

1961~2022年青海湖水位变化

图片

全球冰川消融加速,处于物质高亏损状态。1960~2022年,全球冰川整体处于消融退缩状态,1985年以来冰川消融加速。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阿尔泰山区木斯岛冰川、祁连山区老虎沟12号冰川、长江源区小冬克玛底冰川和横断山区白水河1号冰川均呈加速消融趋势; 2022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量为–1251 毫米水当量,是有连续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低值,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和老虎沟12号冰川末端退缩距离均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大值。

图片

1960~2022年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

物质平衡(柱形图)

和累积物质平衡(曲线,相对于1960年)变化

图片

2008~2022年横断山区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

物质平衡(柱形图)

和累积物质平衡(曲线,相对于2008年)变化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退化趋势明显。1981~2022年,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厚19.9厘米;2022年多年冻土区平均活动层厚度为256厘米,是有连续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2004~2022年,活动层底部(多年冻土上限)温度呈显著的上升趋势,综合分析表明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呈现明显的退化趋势。

图片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

和活动层底部温度变化

北极海冰范围呈显著减小趋势,南极海冰范围创新低。1979~2022年,北极海冰范围呈一致的下降趋势,3月和9月海冰范围平均每10年分别减少2.5%和12.3%。南极海冰范围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1979~2015年,南极海冰范围波动上升,2016年以来海冰范围以偏小为主。2022年2月,南极海冰范围较常年偏小27.9%,为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最小值。

图片

1979~2022年北极9月海冰范围变化

图片

1979~2022年南极2月海冰范围变化

图片

中国植被覆盖整体稳定增加,呈现持续变绿趋势。2000~2022年,中国年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呈显著的上升趋势,2022年中国平均NDVI为0.379,较2011~2020年平均值上升8.7%,是2000年以来的第二高值。

图片

2000~2022年卫星遥感(EOS/MODIS)

中国年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

中国代表性植物春季物候期呈提前趋势。1963~2022年,北京站玉兰、沈阳站刺槐、合肥站垂柳、桂林站枫香树和西安站色木槭展叶期始期均呈提前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提前3.3天、1.5天、2.4天、2.8天和2.8天。各站代表性植物落叶期始期变化年际波动较大,2022年,沈阳站刺槐落叶期始期较常年值偏晚20天,为1963年以来第二晚。

图片

1963~2022年中国不同地区代表性植物展叶期始期变化

中国红树林面积总体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1973~2000年,中国红树林面积减小,其中广东、香港和澳门红树林面积减少最为明显;2000~2022年,中国红树林总面积稳步增加,至2022年已达到240平方公里,基本恢复至1980年水平,其中广东、香港和澳门红树林总面积基本恢复至1990年水平。

图片

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省

(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面积变化

图片

太阳活动进入第25活动周的快速上升阶段。2022年,太阳黑子相对数年平均值为83.0±34.8,明显高于2021年(29.6±27.5)和2020年(8.8±14.2),略高于第24活动周同期水平(2011年太阳黑子相对数80.8±42.5)。

图片

1750~2022年太阳黑子相对数年平均值变化

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逐年上升。2021年,全球大气平均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三种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分别为415.7±0.2ppm、1908±2.0ppb和334.5±0.1ppb,均达到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1990~2021年,中国青海瓦里关大气本底站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2021年,瓦里关站大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年平均浓度分别达到:417.0±0.2ppm、1965±0.6ppb和335.1±0.1ppb,与北半球平均浓度大体相当,均略高于2021年全球平均值。

图片

1990~2021年中国青海瓦里关

和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全球大气本底站

大气二氧化碳月均浓度变化

图片

1990~2021年中国青海瓦里关

和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全球大气本底站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及其碳稳定同位素比值月平均值变化

中国气溶胶光学厚度总体呈下降趋势,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2004~2014年,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年平均值波动增加;之后,均呈波动降低趋势。2022年,上甸子站和临安站可见光波段(中心波长440 nm)气溶胶光学厚度平均值为0.32±0.32和0.40±0.24,较2021年均略微降低;黑龙江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气溶胶光学厚度平均值为0.33±0.38,较2021年略有升高。

图片

2004~2022年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

区域大气本底站观测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变化

致谢

蓝皮书编制过程中,自然资源部、水利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图片

本报告审图号:GS京(2023)1342号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引用方式: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2023.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北京:科学出版社

CMA Climate Change Centre, 2023. Blue Book on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2023). Beijing: Science Press

阅读 1192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