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机构动态 > 基金会动态 > 正文

卡托维兹联合国气候大会“陆地生态系统和极地海洋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与挑战”主题边会成功举办

媒体:原创  作者:汪昊
专业号:汪昊
2018/12/9 20:36:32

当地时间12月5日下午,第二十四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4)在波兰卡托维兹召开的第三天,由“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平台支持,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和南极和南大洋联盟(ASOC)联合主办了 “陆地生态系统和极地海洋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与挑战”的主题边会。这是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自2011获得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观察员机构资格以来,第三次成功主办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边会。

边会邀请了国内外从事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草原生态修复和社区共管、农业和气候变化适应及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和挑战。

共有来自波兰、中国、美国、日本、西班牙、加拿大、墨西哥、土耳其、印度、新加坡、柬埔寨、哥伦比亚、尼日利亚、埃及、肯尼亚、赞比亚、苏丹、马其顿、多哥、乍得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名代表参加此次边会。

边会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主持,基金会理事长杜永胜先生致欢迎辞,讲到: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保护是当今最重要的国际议题,关系到我们人类文明的延续和生息繁衍。今天我们有幸邀请来自中国和美国的从事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保护的五个机构的专家、学者一起探讨在林业、草原、农业和海洋这四大生态系统的具体实践和经验分享。

上周,中、法外长和联合国秘书长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中三方重申共同努力并与其他伙伴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消除贫困和不平等的坚定承诺。应对上述挑战需要推动经济社会深度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相结合是未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大趋势,生态系统不仅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生态服务功能,也能增强人类社会和众多生物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增强抵御极端天气带来的威胁能力。
图片0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杜永胜理事长致开幕词

杜永胜理事长强调: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专业机构,一直致力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基于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全球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应对,需要建立广泛的国际合作,才能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希望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建立更广泛国际合作关系,发挥生态系统,尤其是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服务功能,共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的具体行动,促进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实现,以达到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植被栖息地恢复、精准脱贫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多重效益,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贡献力量,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的控温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图片1

此次联合国大会主题边会现场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项目研究处副处长侯远青就“中国林业及陆地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主题发言,他介绍,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十多年来的国际合作和中国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国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最佳实践案例,他还对未来多重效益的碳汇交易提出了期望和展望,在中国推动各种类型的多重效益林业碳汇交易;推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与自然保护行动的有机结合;建立并完善更标准化、多元化、国际化、具有灵活性、互通性的碳市场机制;将中国现有碳汇项目方法学、指南、碳计量体系和最佳项目实践,纳入“塔拉诺阿”促进性对话,为南南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展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供新的方法和经验。


图片2

侯远青介绍中国的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和实践

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草原项目协调员戴胡萱就“草原的气候变化适应——畜牧管理和生态恢复”作主题发言,她介绍,草原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青藏高原为例,作为高海拔的大河发源地,草原生态系统的变化将对下游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的畜牧管理正在积极地向可持续发展方向推进,通过股份制合作管理、天然草地监测以及种草恢复进行草原生态系统的修复,力求平衡当地社区发展和生态系统保护效益。目前草原生态系统的管理和恢复,当地政府和社区有自发的气候变化行动适应并初见成效,未来还需要将传统的方式方法与现代化相结合,更需要集体公众的行动。


图片3

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戴胡萱介绍青藏高原草原生态系统的实践

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宋一青就“通过增强农业多样性的方式来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计及适应气候变化的中国实践”作主题发言,她表示,目前的粮食农业发展情况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颇深,气候变化导致全世界范围的农业生物多样性锐减,需要通过科学的育种方式保障农业生产的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生计。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全世界农业人士应当充分合作交流,积极创新,共同应对粮食问题,让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


图片4

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宋一青介绍农业的具体案例和实践

南极和南大洋联盟顾问Jessica O’Reilly就“气候变化背景下南极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行动”作主题发言,他介绍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CLAMR)的诞生和发展,全球的海洋保护区由于其完整的食物网;复杂的生物多样性;通过增加生物量的固碳能力等,拥有很强的气候弹性能力。但目前海洋保护区的面积和形势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不容乐观,同时气候变暖、海洋酸化、海洋冰山面积减少等问题深刻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希望未来国际上的各方能够就气候变化下的海洋生态系统保护达成共识,共同保护海洋的生态环境。


图片5

南极和南大洋联盟的Jessica O’Reilly教授介绍海洋生态系统的行动

美国碳研究中心主任John O. Niles先生主持了圆桌讨论的环节,与会专家重点了讨论了未来如何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开展生态服务功能的具体实践和生态系统保护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增强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
图片6

国际知名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专家,碳研究中心主任John O. Niles先生主持了圆桌讨论
图片7

与会专家王彬彬与现场来宾深入交流公众意识提升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行动与挑战  
图片8

与会专家郭虹宇解答现场来宾关于海洋生态系统行动的问题

十多年来,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专业机构,一直致力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基于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积极开展了自然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相结合的落地行动,取得了诸多的最佳实践和行动方案。

展望未来,中国和国际社会也将通过更多的交流与合作,互通有无,通力合作,创新性地解决更多的问题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相结合,是未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最佳途径,生态系统不仅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生态服务功能,也能增强人类社会和众多生物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增强抵御极端天气带来的威胁能力。让我们携起手来,通过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共同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的控温目标一起奋斗!

阅读 3051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