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气候变化 > 综合资讯 > 正文

适应对策与减缓对策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怎样做好协同?

媒体:气候变化与适应  作者:郑大玮,潘志华
专业号:林森
2023/8/10 7:47:11

GCA China

适应对策与减缓对策有什么

区别和联系,怎样做好协同?

640

减缓与适应两大对策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也不能相互替代。

1

适应与减缓的内涵不同

适应气候变化是指“通过调整自然和人类系统以应对实际发生的或预估的气候变化或影响”,减缓则指通过节能和以低碳、无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通过植树和封存固碳增汇。虽然某些措施如造林绿化同时具有减缓和适应的效果,但绝大多数减缓措施与适应措施的做法和效果完全不同,两者混淆会造成决策失误或资源浪费。

图片

2

适应与减缓不能相互替代

虽然减缓是遏制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但由于气候变化具有巨大惯性,即使人类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到工业革命前的水平,全球变暖仍然要延续数百年甚至更长。何况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能源消耗增长趋势短期内难以遏制。要最大限度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就必须采取适应对策。

通过采取适应行动虽然可以在一段时期内缓解气候变化的负面效应和利用气候变化带来的某些机遇,但适应行动并不能阻止气候变化。如温室气体排放继续积累,气候变化程度超出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适应能力时,将酿成巨大灾难。因此,适应行动也不能替代减缓行动。

图片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及人均排放量@《2020年排放差距报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3

减缓与适应的目标不同

减缓的目标是建设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和低碳社会(low carbon so-ciety),适应的目标是建设气候智慧型经济(climate-smart economy)和气候变化适应型社会(society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但这些目标都从属和服从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

4

减缓与适应关系的类型

减缓与适应之间存在三种互动类型:协同(共同的正外部性)、冲突(减缓增大气候脆弱性,以及适应增加温室气体排放)以及不可持续(共同的负外部性)(图3-2)。

图3-2中M(+)为减缓效果增强,M(一)为减缓效果减弱,A(+)为适应效果增强,A(一)适应效果减弱。图3-2的右上方为减缓与适应协同双赢的选项,右下方为不利于适应的减缓选项,左上方为不利于减缓的适应选项,左下方为既不利于减缓也不利于适应的破坏性选项。

图片

5

减缓与适应的协同关系

减缓与适应在根本上应该是相互促进的。通过减缓气候变化的强度与速率,可以大大减轻适应气候变化的难度。如果无法减缓气候变化,适应的需求和成本将会迅速增长,最终达到人们无法接受的程度。

另一方面,减排温室气体必然付出极大经济代价,通过采取趋利避害的适应行动,尽可能减轻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和充分利用所带来的某些有利因素,获得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就能极大增强实现国家低碳与脱碳转型的经济实力与技术支撑,并为减缓行动创造有利的社会氛围。

图片

不同总量控制情景下的温室气体排放轨迹@国际环保在线

减缓与适应虽然都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但如处理不好也会产生矛盾。如水电站建设替代化石能源,但有可能阻碍鱼类生殖洄游;占用农田生产生物质能源会推高粮价影响民生;防灾工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消耗能源,农业增产需要更多化肥与农药投入等。因此,在采取具体的应对气候变化措施时,需要在减缓与适应之间做出权衡,优先安排诸如造林和培肥土壤等既有减缓效应又有适应效果的双赢行动。

图片

白鹤滩水电站阻碍鱼类洄游@网易

减缓与适应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中国家推行阻碍经济发展与损害民生的过激减缓行动,由于经济实力与公众意愿不足将难以为继;反之,只有发展经济的适应行动而不愿承担减缓义务,不仅会在国际社会成为众矢之的,而且因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而始终处于落后地位,不能摆脱贫困与环境恶化,也达不到适应的目的。

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将适应作为紧迫任务的同时,也要从国情出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为全球减缓气候变化作出应有的自主贡献。

6

怎样做好减缓与适应的协同

钱宇航(2014)提出,第一,要确定气候政策的长期目标,结合自然和社会现状、价值取向实施效果所可能产生的不确定性、决策制定的选择以及其他一些要素来综合制定政策的长期目标。第二,要提高保障适应与减缓协同发展的能力。分析两种措施实施的条件,考虑实施要点,分清二者的异同,建立协同发展思维,提高减缓和适应的综合能力。第三,统筹多目标,加强整合和协同,做好气候资金管理机制与气候政策的结合。

注:本文内容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郑大玮、潘志华专著《怎样适应气候变化》,由作者授权。

一起关注

END

排版:仲艺

校审:代晶晶

阅读 3703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