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业界动态 > 碳中和动态 > 正文

全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我们需要做什么?

媒体:国是直通车  作者:陈婧
专业号:碳汇资讯
2021/2/18 8:24:19

 

目前全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将“碳中和”作为国家战略。

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令世界瞩目,但如何落实是一个重要问题。

未来十年、四十年的时间里,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可行路径在哪?

“‘碳达峰’‘碳中和’要建立在科学的路径上,而不是简单的口号上。”在“碳中和2060”与中国绿色金融论坛(2021)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理事刘元春表示,科学的路径要在新发展格局中进行思考。

刘元春认为,不能仅仅依赖GDP指标、贸易数量、经济收益等单一指标评估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状况,要从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贸易等多个要素指标综合分析。

在科学测算过程中,会发现目标与可能的路径之间会存在冲突,这种冲突决定了我们要思考未来可行的路径到底在哪,因此,刘元春建议,一方面,在减排技术上要有重大突破;

另一方面,在提供绿色基础设施、技术、方案基础上,要从市场配置资源角度思考绿色发展的可持续性。

“碳排放权是一个金融工具,碳市场是一个金融市场,这就意味着我们要遵守金融市场的规律、金融市场的逻辑、金融市场的方法学。”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认为,在顶层设计上应当把碳市场发展者和监管者的角色分开。

城市“碳中和”进展如何评估?

城市是“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主战场,绿色发展也将会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只有明确目前各个城市碳减排的进展,才能更好地制定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路径。

应当如何综合评估城市“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进展?

此次论坛发布的《“碳中和”中国城市进展报告2021》结合城市相关碳减排、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城市交通、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政策法规、政府工作报告、碳达成率(即城市实际碳减排值对基准值的差距)等数据,对不同城市“碳达峰”“碳中和”进展作出评价。

报告指出,一些城市的确存在产业绿色转型不可持续,重大污染源企业转型不彻底的现象;一些城市绿色转型和碳减排政策法规配套不足;一些城市在制定绿色转型和碳排放政策时,缺乏深入具体的政策支持。例如,没有指定相应配套的绿色转型和碳减排激励机制,衡量标准不统一,造成政策无法有效执行等。

因此,报告建议:

——加速制定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标准和碳交易标准;

——快速推进同国际标准融合统一的绿色投资标准;

——推进各个地区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传统能源和清洁能源均衡发展计划;

——促进各城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碳排放法规、制定综合的“碳达峰”评估标准和实施路径;

——鼓励各城市采用碳达成率的分析方法进行本地区碳减排政策制定的依据;

——政府增加PPP模式的绿色转型发展引导基金的力度,促进企业高效率低碳排放发展;

——促进发达地区在经济相对滞后地区开展绿色项目的投资,帮助欠发达地区实现低碳跨越式发展等。

在国际合作中如何参与?

去年12月份公布的欧洲绿色协议明确提出到2050年欧洲将率先实现“碳中和”。

近期,拜登政府也签署了与气候危机相关的多项政策,包括到2035年增加对绿色基础设施和发电厂碳排放的公共投资,将气候政策确立为“美国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的基本要素”等。

此外,韩国、日本等国家也提出绿色计划,国际机构也在绿色复苏方面做出部署,希望通过资金和技术投入、产业转型、政策引导、全球合作,真正实现低碳发展。

面对新的形势,科技部原副部长、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首席顾问、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专家委员会主任刘燕华表示,欧美经济处于排放的减缓期,而中国还未达到峰值,且排放总量大,需要妥善处理国际可能的压力。

刘燕华认为,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特别是为了达成巴黎协定,与美国契合需要继续合作。同时,要深入研究气候变化问题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还要考虑今后可能出现的碳关税和国际碳市场如何应对。

目前,低碳技术创新已经进入高潮期。制度、管理会发生变革,一场全球范围的市场竞争已经展开。“我们要对新的气候变化国际治理格局有所准备,怎么准备?全方位合作共赢是根本出路。”刘燕华说。

编辑:陈昊星

责编:魏晞

阅读 2154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