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气候变化 > 国内动态 > 正文

21世纪中心“气候沙龙”探讨应对气候变化之策

媒体:科技日报  作者:何 亮
专业号:碳汇资讯
2019/9/19 8:42:16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道”
——21世纪中心“气候沙龙”探讨应对气候变化之策

9月23日,2019年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将召开。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也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峰会上应该如何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案”?

近日,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以下简称21世纪中心)组织的第22期“气候沙龙”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给出颇具智慧的观点: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道”。

观点从何而来?数据作为支撑。

据统计,1990年工业化国家碳排放量占比达到全球的近70%,非工业化国家只占约30%。到2016年,两者的比例几乎颠倒——全球碳排放量中,工业化国家占比39%,非工业化国家占比61%。“这组数据揭示着全球气候变化正经历一场大变局,尤其是全球碳排放格局变了,变化很大,而且是根本性的变化。”潘家华在沙龙上表示。

驱动排放格局演化的两种重要因素是人口与经济。数据预测,从人口发展来看,全球人口将在2100年达到111.2亿,其中印度将在2025年左右超越中国成为人口第一大国;从主要经济体占比变化看,中国从1960年的4.33%攀升到2015年的14.8%,而美国从39.7%跌落到 24.4%。目前,以中国为代表的人口趋近峰值、国土空间开发趋近饱和的“品质提升型”经济体已经形成。

近些年,中国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21世纪中心总工程师孙洪认为,身处大变局,中国正在利用科技的力量,从参与者、贡献者身份逐渐转变为引领者的角色。在今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指出,中国在气候行动方面的领导力正在帮助世界指明方向。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拥有合作的态度和坚定的正能量,可以总结一些中国经验与世界分享。”潘家华说,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方法、重要理念、珍贵价值分享给需要的国家,远比“授之以渔”后“涸泽而渔”的过度开发更可贵,这正是授之以“道”的价值所在。

如何将授之以“道”付诸实践?21世纪中心主任黄晶特别关注。他认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力度距离实现本世纪末温升不超过2℃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需要新的应对视角和方法手段,特别是要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

第一个着力点在于贡献思想。潘家华建议,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运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东方智慧。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人与自然和谐多次在文本中出现。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道义旗帜”,发达国家要改变消费理念,发展中国家也要避免重走工业文明高碳发展的老路。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享、共荣”的愿景。

除此之外,只有修炼内功才能获得认可。潘家华提到,截至目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与报道方面,大量援引国外机构公布的数据,这大大削弱了中国向世界传达声音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应该将气候变化领域的数据库当作基础设施来建设,这样才能为经验分享打下坚实基础。”

沙龙秘书长何霄嘉博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21世纪中心‘气候沙龙’始终秉承‘聚焦主题、自由讨论、启发思路、碰撞火花’的理念,已经举办了21期活动,希望这样的交流平台能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的一种补充形式。”

阅读 154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